
健康資訊
SIS痛症之神療程
「脊椎側彎」這個病症名字聽起來或許會嚇怕不少人,所謂「上樑不正下樑歪」,脊柱是人體的最重要支柱,萬一出現脊椎移位、脊椎側彎,輕則會導致腰酸背痛、手腳麻痺,重則會出現肩胛骨突出、骨骼變形、呼吸困難、神經線受壓等。雖然普遍患上脊柱側彎的是兒童及青少年,但如果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姿勢,也有機會出現脊椎側彎的症狀。輕微的脊柱側彎可以透過改善姿勢、配戴支架對脊椎進行矯正,嚴重程度的就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,矯正脊骨的位置。
脊椎側彎是指人的脊骨出現向側邊彎曲的傾向,有可能隨著彎曲而令脊椎變成S形或C形。從背面看的話,人的脊骨應該呈現一條直線,可是因為姿勢、神經疾病、先天影響等不同因素,脊椎有機會出現側彎,有些個案會維持輕微脊椎側彎症狀而不會惡化,有些個案則會持續惡化,導致骨骼移位、心臟及肺部受壓、影響身體外觀等情況。
現時仍未知道有哪些原因直接導致脊椎側彎的出現,不過不少脊椎側彎的個案是受遺傳及日常姿勢所引致,父母有脊柱側彎的話,子女也會有較高機會出現脊椎側彎。現時較多患上脊柱側彎的個案是兒童及青少年,估計和脊骨正處於發育階段有關,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脊椎側彎。
大部分脊椎側彎病發時均在10至20歲之間,而且大部分病因不明,另外有部少個案是因為先天性及神經肌肉疾病所導致。
原發性脊椎側彎是指患者出生時脊骨是處於正常狀態,沒有任何側彎的問題,不過隨著身體發育進入青春期,患者的脊椎開始出現變型,有可能不斷惡化成S形或C形,大部分脊柱側彎的個案都屬於原發性脊椎側彎。有些個案在兒童時期已經有脊椎側彎的症狀,至青春期時明顯惡化,大約有2至3%的青少年都有脊柱側彎症狀,至於有嚴重脊椎側彎問題的女性比男性多。
部分脊椎側彎個案有可能透過遺傳引致,不過大部分輕微的原發性脊椎側彎都不會導致嚴重的背痛、呼吸困難、心肺受壓等問題,透過改善日常姿勢及配戴支架也有助穩定脊柱側彎的病況。
先天性脊椎側彎和胚胎發育有關,在出生之前,脊骨就未能成形,有多節椎骨黏在一起,或某節的椎骨出現畸形,導致脊柱明顯出現彎曲。一般出現先天性脊椎側彎的個案,都會同時患有心臟、腎臟等疾病。
神經肌肉型脊椎側彎是由於身體出現其他疾病所導致,這些疾病大部分都和神經或肌肉有關,例如脊髓肌肉萎縮症、腦癱、肌肉萎縮症、脊髓受傷等等,因為病症影響了維持脊骨的神經及肌肉,以致患者出現嚴重的脊椎側彎問題。
通常由神經或肌肉疾病導致的脊椎側彎症狀會惡化得十分急促,透過進行手術才可以改善因脊柱側彎而令患者感到的不適。
雖然脊椎側彎會令脊骨變形,可是由於脊椎內藏於身體之中,從外表我們難以看到脊骨是否有嚴重變形。不過脊椎可說是身體的「大陣」,一旦脊骨出現問題,不少身體功能及活動能力也會受到影響,亦有機會影響外表,如果你留意到自己有以下症狀,就代表你可能出現脊椎側彎的問題!
脊椎側彎是不容忽視的病症,不但有可能導致外表受到影響,更有機會令骨骼變形、長短腳、呼吸困難等問題,平日多留意自己的脊骨健康十分重要。雖然很多脊柱側彎個案都是在青春時病發,不過並不代表成年人就不會出現脊椎側彎的問題,而且許多成年人都會有輕微的脊椎側彎而不自知。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脊柱側彎的問題或傾向,不妨找專業醫生進行檢查。
Cobb量角法是用來量度脊椎側彎嚴重狀況的方法,醫生會先為患者進行X光檢查,拍下脊骨的X光片。然後在最上方及最下方彎曲的一塊椎骨畫出一條垂直線,量度兩條垂直線交匯點之間的角度,得出的度數稱為Cobb角度。
這個角度讀數對於脊椎側彎十分重要,基本上醫生都會依據脊柱側彎的角度度數來決定治療方向,一般20度以下會評定為輕微脊椎側彎,20至40度是中度脊椎側彎,40度以上是嚴重脊椎側彎。
雖然懷疑自己有脊椎側彎,最好的方法是找醫生進行專業及詳細檢查,不過仍有一些方法能夠讓各位進行自我初步檢查,了解自己是否有脊柱側彎的傾向。
各位可以進行「亞當式前彎」,並請家人或朋友從旁進行觀察:
做法:
如果從水平線看,背部平整,兩邊對稱,就代表脊骨正常,如果背部出現明顯歪斜,或者一邊肩胛骨明顯突出或凹陷,就是有脊椎側彎的可能,應該立即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詳細檢查。
有些人以為脊椎側彎是不治之症,也有些人以為脊椎側彎一定要進行手術矯正脊骨,其實不是所有脊柱側彎個案都不需要進行治療,或者要做脊椎矯正手術。醫生會根據脊椎側彎的嚴重程度、患者的年齡、發育階段等不同因素,為患者建議不同的治療方向。
一般觀察跟進的方案,只適用於輕微至中度脊椎側彎的個案上,即脊椎側彎角度度數介乎於10至40度。如果患者屬於輕度脊柱側彎,而且又完成發育的話,基本上可以不用治療,若果輕度脊椎側彎又未完成發育,或者中度脊椎側彎並己發育完成的話,都可以採取觀察的方法,定時跟進脊柱側彎有沒有出現惡化的問題。
判定為中度脊椎側彎,而且又未發育完成的患者,則會建議配戴矯形支架,幫助穩定脊骨,避免脊椎側彎繼續惡化。矯正脊骨的矯形支架一般需要度身訂做,分成全身型或半身型,矯形的支架是利用力學,給予脊骨足夠的支撐之餘,亦幫助將脊椎回復原位,所以都會要求患者一日配戴至少23小時,才可以達至矯正脊椎的效果。
對於嚴重程度的脊椎側彎個案,或會建議患者進行脊骨矯正手術,在特定的位置放置骨釘,令脊柱側彎的問題即時矯正,改善因脊椎側彎而導致的不適。雖然隨著醫學進步,現時脊骨矯正手術已經大大提高了安全度,不過由於脊骨仍是身體中一組十分大的骨骼,而且牽連全身的活動能力,所以即使進行脊骨矯正手術也有一定的危險性。
雖然手術是最「終極」的脊椎側彎治療方法,不過由於矯正脊骨手術有一定危險性,所以只會建議嚴重程度的脊椎側彎患者,或者脊柱側彎症狀已經強烈影響日常生活的患者選擇矯正脊椎手術。
大部分輕微及中度脊椎側彎的患者,除了觀察跟進和配戴矯形支架之外,都可以進行物理治療,改善脊椎側彎的症狀及引致的不適,避免脊柱側彎的問題加劇。
進行物理治療除了會協助患者進行不同舒緩運動動作之外,亦可以配合熱敷、冷敷、針灸、電流刺激、超聲波等方式,加強治療及舒緩的效果。一般針對脊椎側彎的物理治療都是以增加脊骨的柔軟度及活動幅度,及維持脊骨的自然弧度為目的,透過進行物理治療,患者可以穩定脊骨,強化脊椎及相關的肌肉群,令背部肌肉生長平衡,放鬆因脊椎側彎而長期受壓的肌肉及神經,減少脊柱側彎的惡化機會。
很多人以為患上了脊椎側彎就會影響身體的活動能力,而且越活動得多,對脊骨的影響也更大。其實適量的運動並不會增加脊椎側彎的症狀不適,反而可以舒緩因脊柱側彎壓迫到附近肌肉及神經的酸軟痛楚,而且對於有輕微脊椎側彎問題的患者有更大的幫助。以下就有4組適合輕度脊椎側彎患者進行的運動,可以放鬆肌肉,強化脊椎。
做法:全身躺在墊子上,屈曲雙膝,腳跟貼近臀部,雙手放在身旁,然後利用腹部的力量,抬起腰部,令膝蓋、腹部、胸部成一直線,維持10秒後回到準備動作,以10次為一組,每日進行3組。
功效:訓練臀部力量,減少脊椎所受的負荷。
做法:雙膝跪在墊子上,臀部貼著腳跟,然後放鬆上身慢慢向前方趴下,前胸貼著大腿,過程中感受背部有伸展的感覺,一共維持30秒。每日可進行3組。
功效:放鬆脊椎、腰部、背部受壓的肌肉。
做法:手掌打開至與肩同寬,與雙膝一同支撐在墊子上,背部保持挺直,之後同時抬起右手和左腳直至成一直線,維持20秒後換另一邊進行相同動作。每日完成3組。
功效:加強核心肌肉群的力量,穩定脊椎,避免脊椎側彎惡化。
做法:全身平躺在墊子上,慢慢屈起雙膝並用雙手抱著,將雙膝盡量貼近胸前,感受腰背部有伸展的感覺,維持動作15秒,每日完成3組。
功效:幫助背肌放鬆及伸展,減少脊柱的壓力。
由於脊椎側彎是沒有明顯病因,而且任何人士皆有機會患上,一旦患上脊椎側彎便難以逆轉,所以如果不想出現脊椎側彎的問題,平日就要多保護脊骨健康。多種的日常生活習慣都會影響脊骨健康,如果不想出現脊椎側彎,或者脊椎出現問題,可以留意以下各種生活習慣。
日常的姿勢對於維持脊骨健康十分重要,有些青少年就是因為平日姿勢不正確,加上脊柱處於發育階段,而導致出現脊椎側彎。如果想改善日常姿勢,可以從以下各方面入手:
有大量研究顯示,鈣質能夠補充骨骼健康,維持骨質密度,避免出現骨質疏鬆,同時亦有助強化骨骼,避免出現脊椎側彎及出現脊椎側彎惡化,骨骼的強度及骨質密度有助支撐脊骨,令脊骨不易出現彎曲及變形。
含有高鈣的食物有牛奶及乳製品,一般成年人每日吸收一份牛奶或乳製品,已經達到應該吸收的鈣質份量。雖然鈣質可以維持骨骼健康,但並不是越吸收得多就越好,例如有些人會為了提高鈣的吸收量而額外進食鈣片,其實吸收過多的鈣對身體並無益處,身體只會把不能吸收的鈣質排出體外,所以各位只要吸收足夠份量的鈣質便可以。
除了多吃含鈣質的食物之外,平日也可以多曬太陽,產生維他命D。維生素D有助於保持骨骼健康,強化骨質密度,因為當皮膚接觸到陽光,會促進身體產生維他命D,幫助身體吸收鈣質。成年人一星期大約照射20分鐘陽光便足夠,不過記得在陽光下要塗上充足的防曬產品,才可以抵擋陽光中的紫外線,預防對皮膚造成傷害。
恆常運動可以幫助放鬆繃緊的肌肉,以及令脊骨建立更佳的支撐力,不論是有沒有患上脊椎側彎的人士,都可以定時進行運動,適量的運動能夠令經常受壓的肌肉得以放鬆,同時維持脊骨的正確位置。大家可以每星期進行三次、每次不少於30分鐘的強度運動,除了可以保護脊骨健康之外,更加可以增強心肺功能。
因為兒童及青少年處於發育時期,所以骨骼發展尚未完成,脊骨較容易因為日常姿勢的影響而出現脊椎側彎,加上脊骨的強度不足,所以較多脊柱側彎的個案都屬於兒童及青少年。另外,脊椎側彎的病發年齡較多出現於10至20歲,而且原發性脊椎側彎與遺傳也有關係,所以兒童及青少年要注意患上脊柱側彎的機會。
如果出現脊椎側彎的話,有時從外表上未必會清楚顯現出來,不過由於脊骨是身體的「主要幹道」,所以一旦出現脊椎側彎或其他脊骨問題,都有可能影響身體的活動能力。各位可以留意會否出現左右肩膊出現高低不一致、其中一邊肩胛骨比另一邊更加突出、腰部或盤骨一高一低,甚至是長短腳、耳朵不對稱、經常頭暈、胸悶、呼吸困難、手腳麻痺等狀況,如有的話,就有可能是患上了脊柱側彎。
一般醫生會採用Cobb量角法和「亞當式前彎」兩種方法,來評估是否患上脊椎側彎。Cobb量角法是用來量度脊柱側彎的嚴重程度,醫生會先為患者進行X光檢查,然後根據脊骨的X光片,在最上方及最下方彎曲的一塊椎骨上各畫出一條垂直線,再量度兩條垂直線交匯點之間的角度,得出的度數稱為Cobb角度。如果Cobb角度在20度以下會評定為輕微脊椎側彎,20至40度是中度脊椎側彎,40度以上是嚴重脊椎側彎。
另外,進行「亞當式前彎」也可以協助評估脊椎側彎的嚴重情況,患者可以站直雙腳,身體向前方彎曲大約45至90度,雙手向下方放鬆伸直,然後請家人或朋友從旁進行觀察肩膊、肩胛骨、腰部有沒有不對稱,如果背部出現明顯歪斜,或者一邊肩胛骨明顯突出或凹陷,就是有脊柱側彎的可能。
很多人以為患上了脊椎側彎就會影響身體的活動能力,而且越活動得多,對脊骨的影響也更大。其實適量的運動並不會增加脊椎側彎的症狀不適,反而可以舒緩因脊柱側彎壓迫到附近肌肉及神經的酸軟痛楚,而且有輕微脊椎側彎問題的患者,進行適量運動的話,更可以改善脊椎側彎的症狀。例如可以進行橋式、嬰兒式、鳥狗式、屈膝抱胸等式子,均有助穩定脊椎,避免脊柱側彎惡化,以及減少脊椎所受的負荷。
對於輕微及中度的脊椎側彎個案,一般不需要進行脊骨矯正手術,只需要透過觀察跟進、配戴矯形支架及進行物理治療等保守性治療,即可以有效控制脊椎側彎的問題。不過如果屬於嚴重程度的脊柱側彎個案,醫生或會建議患者進行脊骨矯正手術,在特定的位置放置骨釘,改善因脊椎側彎的問題及導致的不適。雖然隨著醫學進步,現時脊骨矯正手術的安全度已經大大提高,不過由於脊骨會牽連全身的活動能力,所以脊骨矯正手術也有一定的危險性。
*療程由註冊醫生團隊主理
430萬人次^
效果見證
18年
專科經驗
上市公司
信心保證
^特定療程
即時舒緩痛楚#
87%
強化肌肉及
預防復發
提升關節
活動能力
#數據由廠商提供